让整个行业等了 4 年的区块链跨链项目——Cosmos Network,终于要在本周四上午上线了。目前 Cosmos 团队的官网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官方主网上线直播间也已经开启。
2017 年 Cosmos Network 团队从 1000 余名投资者手中募集了 25 万个 ETH 和 4870 个 BTC,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航母级项目,2 亿系统代币 ATOM,等到 Cosmos Network 主网上线后也将解锁交易。
对于跨链协议提升区块链世界整体效率的意义、Cosmos 所使用的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Staking 经济模式与传统抵押模式的区别等关键问题,许多人都存有疑虑。
每一条区块链都是一个信息孤岛、互不相连,在跨链协议出现之前,每条区块链都各自为政,互不连通,这让原本就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世界变得更加低效。但在 2019 年上半年,区块律动 BlockBeats 看到一个趋势:无论是资本方还是项目方都在布局跨链协议,尤其是业务涉及多个区块链的项目,比如币安去中心化交易所就采用了 Cosmos 的跨链协议,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也带着 Polkadot 项目入局跨链协议行列。
为什么资本和项目方都热衷于跨链?Cosmos 会不会再次引爆市场热潮,成为 2019 年的大热点?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有关 Cosmos 的一切疑问:Cosmos 是做什么的,Staking 是什么,为什么官方不建议在早期进行转账交易,如何成为节点并获取收益,以及如何近距离接触 Cosmos。
从孤岛到互联
区块链从比特币开始,各种分叉币各自为政,以太坊智能合约划时代的改革,EOS 带来的 Dapp 热潮,中间各种区块链各自产生了属于自己的代币。
因为不同区块链架构的复杂,我们不得借用传统中心化交易所解决代币流转互相链接的问题,即使以太坊上有着去中心化的 0x 协议,Kyber 协议自动化进行代币流转,EOS 上有着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也都无法解决以太坊,EOS,与众多区块链间的交互问题。
真正的价值互联网要来自价值流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还要快,没有摩擦成本,跨链概念出现了,号称区块链中的互联网,能更好的增加各种区块链的互操作性(交流能力),这样初步的价值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初步想象的是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所及银行功能将被大大减弱。
更进一步的想象,价值的万物互联,可以让非洲的生产者劳动产转化为代币立即在市场上交易,乡村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提前更快兑现了教学的价值,甚至这个世界不需要如法币的一般等价物。
因为这个价值互联网的交换速度极快,跨链技术将解决各链孤岛问题,将全世界孤立的区块链拼合成一个大的世界网络,真正带出价值互联网的网络效应。
憋了 4 年的 Cosmos 团队
今天区块律动 BlockBeats 要介绍的这个跨链项目是 Cosmos Network,不同于一些区块链项目,为了实现跨链这一理想,Cosmos 团队已经做了 4 年多的开发工作。
2014 年,第一批拜占庭容错研究者之一的 Jae Kwon 发表了《Tendermint:非挖矿共识》文章,他文章提到允许一批分布式节点来实现非 PoW 挖矿的共识机制,PoW 挖矿共识也被称为「中本聪共识」。中本聪共识实现了分布式节点的信任共识,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速度很慢、电力浪费等,而 Jae Kwon 提出的 Tendermint 拜占庭容错是第一个引入抵押、验证以及节点轮换的共识算法,对中本聪共识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善。
然而,这些年来因为缺少实际的使用场景,Tendermint 的研发仍旧停留在想象阶段。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真实需求的复现,人们开始注意到 Cosmos 的价值,此时 Cosmos SDK 也已经出现,它能够实现 5 秒确认和 200TPS。
而且人们对中心化交易所安全和审计问题越来越担心,去中心化交易所需求的增加,但如何实现跨链的资产转移和交易,又是一个新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osmos 提出了链内通讯协议(IBC),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一个中心港实现跨链资产的交易,这个过程完全自动化且社区监管。这一功能可以实现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功能,让不同链上的代币也能够自如地转入转出。
Cosmos 跨链技术
为什么 Cosmos 能做到他说的价值互联网,能解决区块链间的孤岛问题能,我们来看下 Cosmos 的基本构成:
Cosmos 的底层是由 Cosmos SDK 构建,Cosmos SDK 可以理解为一个更好帮助开发者开发的工具包,这个工具包含着区块链重要的共识机制,与各种模块化的功能(比如投票功能,治理架构,通信协定),因为 Cosmos SDK 底层构想,使得每个依照 Cosmos SDK 搭建的区块链都具备了相同的基因,可以看到图中都包含了绿色部分的 Tendermint 共识机制及其它上述提到 SDK 模块化的功能,具备相同基因的区块链项目就像留着相同血液的兄弟姐妹只需要通过相似的家族规定(Cosmos 里的 IBC 跨链通信)就可以更容易齐心合作,这就是 Cosmos 构建价值互联网的秘密。
简单来讲,Cosmos 既可以实现商用的区块链快速部署,又可以实现原有区块链系统的信息互通,Cosmos Hub 本体承担起信息中心港的职责。
有趣的 Staking 模式
与其他采用 PoS 机制的区块链一样,持币者是生态的参与者,持币者手中的代币将在区块链运行和自治组织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相信各位对 Cosmos 的 Staking 经济有所耳闻,即在主网上线之后,持有 Cosmos 代币(Atom)的持币人可以通过 Staking 动作将 Atom 抵押给系统后,系统会产生额外收益,而 EOS 等区块链无法通过 Staking 获得收益,只能通过 Staking 获得区块链使用时的一些资源。
持币人通过 Staking 获得奖励流程
Atom 持有者寻找可信且手续费合适的节点。通过 Cosmos 社区里一些工具,可以看到节点的手续费、出块状态等信息,当然精明的 Atom 持币人也自行搜索节点的过去历史。
通过官方或是社区提供的委托代理(Staking)工具,持币人在将私钥导入钱包后,可以的进行委托代理
委托进行 Staking 期间,持币人的 Atom 会被锁定,目前从官方资料看来,这个锁定期是 3 个星期左右。如果不想参与 Staking 收益想到交易所进行买卖,需要执行动作 Unbond(解锁),等待系统设置解锁期 20 天,Atom 又恢复流动性。
完成委托后,Staking 的奖励将会自动划分进入持币人的奖励池子里,随时可进行提取
注意:Cosmos 的增发奖励来自于链的增发,平均是一年 10%,具体数字有待官方确认。不过在白皮书写道,如果超过 2/3 Atom 参与 Staking,则增发率最低 7%,如果小于 2/3Atom 参与 Staking,则增发率最高 20%。
因为流通 Atom 是无法获取收益的,所有 Staking 模式成了有效地抵御高增发、高通胀下的代币价值稀释。在可能有 20% 的高增发率下,如果你不想交易,务必参与到 Staking 里避免被通膨稀释。
成为节点和投票收益
成为 Cosmos 节点需要满足如下硬件配置和技术要求:
CPU 核数:2 内存容量:6GB 磁盘空间:256GB SSD 操作系统:Ubuntu 18.04 LTS/16.04 LTS带宽: 20Mbps 允许的入方向的链接:TCP 端口 26656 和 26657任何云服务器都可以运行节点,如 AWS、GCP、DigitalOcean 等云服务器,具备上述服务器后按照官方配置教程来就可以运行节点。
在创世日, 验证人的最大数量将设置为 100, 这个数字将以 13% 的速度增长 10 年, 最终达到 300 位。在 COSMOS 社区中节点没有到达 100 位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节点,但如果超出 100 位,就要依据每个节点的 Staking 数量进行比较,只有前 100 的节点是有收益权的。
如果节点被挤出前 100 名,系统会自动将节点及委托给该节点持币人的 Atom 由锁定(Bond)变为解锁(Unbond),这时候节点及持币人都没有收益。
节点收益包含链上增发奖励以及交易手续费,下面暂时忽略少量的交易手续费只计算链上增发奖励。另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未出块没被处罚等,真实奖励情况依照节点能力略有些不同。
节点未分配奖励给用户前的收益:Cosmos 链上增发数量*节点获得 Staking 总数(包含节点自己 Atom 及投票人的 Atom)/ 前 100 位持币人的 Staking 总数
节点收益=节点未分配奖励给用户前收益*节点收取之手续费
持币人收益=节点未分配奖励给用户前收益*(1-节点收取之手续费)
主网不稳,切勿转账交易
按照 Cosmos 主网建设进度,Cosmos 主网要进入第二阶段才会开启交易功能,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区块链的稳定、同时构建庞大的 BFT 共识网络。官方也曾表示,主网上线后第一阶段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回滚,也就是如果在第一阶段就强制进行交易的话,可能会造成代币丢失等严重后果。
如果你持有 Atom,可以在主网上线的第一阶段进行 Staking。Staking 也存在回滚的可能性,但不会导致 Atom 丢失。
所以,在主网第二阶段开始之前,交易所的 Atom 极有可能是期货币,无法充值也无法提现。
Cosmos 的代币为 Atom 目前并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市场上有同名代币 Atom 但不是真正 Cosmos 代币务必小心,主网上线后因为 Cosmos 的三阶段主网进度,暂时不会开发交易转账功能,所以交易所是不会提供现货交易的,可能会有交易所推出期货形式,用户必须小心判断如果买了期货,是否交易所能够担保期货在将来能兑换现货 Atom。